close

這篇是轉貼   資料來源是https://autos.udn.com/autos/story/7825/2385086

未避免圖片消失所以採圖(資料來源 https://autos.udn.com/autos/story/7825/2385086)

繼先前有立委建議車商公布車輛撞擊測試結果並比照國外 NCAP 建立星等評價制度後(建立新車評鑑制度 交通部:樂觀其成),許多網友對於我國車輛法規測試仍然相當疑惑。為此,ARTC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日前特別邀請媒體南下彰濱工業區,針對台灣現行車輛管理制度與撞擊測試內容進行說明,並於現場實際進行車輛撞擊測試。

位於彰濱工業區的 ARTC,是國內外 53 家車輛安全檢測機構之一。 記者林鼎智/攝影

記者林鼎智/攝影

體制面:

首先從組織架構來看,我國車輛管理屬於行政院轄下,並分跨交通部、環保署、經濟部能源局等部會,而欲在台灣販售的新車皆須通過車輛安全、排汙、噪音、耗能等四項認證才能到監理所辦理領牌。此次在民眾關心的車輛安全/撞擊測試部分,主要是以 ARTC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下稱 ARTC)與 VSCC 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下稱 VSCC)兩者為主。

我國車輛管理屬於行政院轄下,並分跨交通部、環保署、經濟部能源局等部會,而欲在台灣販售的新車皆須通過車輛安全、排汙、噪音、耗能等四項認證才能到監理所辦理領牌。 ARTC 提供

此次在民眾關心的車輛安全/撞擊測試部分,主要是以 ARTC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下稱 ARTC)與 VSCC 財團法人車輛安全審驗中心(下稱 VSCC)兩者為主。 ARTC 提供

整個新車製造/進口來台的流程為:車商可選擇國內外 53 家檢測機構進行 79 項零組件檢測(ARTC 為其中一家檢測單位),並提供檢測報告 → 隨後再由車商拿著檢驗報告向 VSCC 申請合格證,經 VSCC 審驗並核發後才能向監理單位申請領牌。簡言之,在車輛領牌前,車商須先將車輛送測,再由 VSCC 審核發放領牌合格證照。

簡言之,在車輛領牌前,車商須先將車輛送測(國內外 53 家檢測機構),再由 VSCC 審核,才能至監理機關辦理領牌。 ARTC 提供

ARTC 提供

法規面:

當然,大家關心的是,為何 ARTC 無法公開撞擊測試成績?首先,從前述流程中,可看出 ARTC 是受車商委託進行測試的單位,因此並不具有公開撞測成績的權利(成績公開與否在於車商);再者,此處的法規測試乃針對領牌前車輛進行,測試結果僅有「符合」與「不符合」,與外界討論的 NCAP 星等評價制度有別(NCAP 是針對販售中的車輛進行撞測)。至於未來是否能朝向星等評鑑方式,則還需與交通部進行討論。

在法規測試階段,未上市車輛須通過檢驗才能上市,且測試結果僅有符合與不符合兩種判別。 ARTC 提供

目前國內並無類似 NCAP 制度,因此消費者對於無從得知已上市車輛的撞擊測試優劣。 ARTC 提供

此次 ARTC 檢測之旅也公開我國現行法規測試的相關流程,除了比較各國制度差異外,並於現場自費進行撞擊測試,讓外界一窺車輛撞擊測試全貌。首先,在歐美先進國家的碰撞法規上,以美國 1971 年最早實施,其次是日本(1985 年)與歐洲 ECE(1995 年),台灣則是於 2008 年開始實施,整體制度則以歐規為主。

不過,眼尖的網友可發現,雖說台灣目前以歐規為主,但從表格中可看出兩者仍有差距,像在前撞測試項目中台灣並無全寬測試、側撞項目中則無立柱測試,同時後撞測試則還在研擬中,與現行歐規測試相較之下,仍有一段進步空間。

雖說台灣目前以歐規為主,但從表格中可看出兩者仍有差距,像在前撞測試項目中台灣並無全寬測試、側撞項目中則無立柱測試,同時後撞測試則尚在研議中。與歐規相較之下,仍有一段學習空間。 ARTC 提供

ARTC 提供

車輛撞擊測試作業流程:

至於在撞擊測試的前置作業上,在整備階段會先將測試車輛進行 90% 的油水抽換,同時針對車輛前、後軸重進行測量,並適時配重至法定送驗規格。整個測試流程需由 5-10 人小組進行,並耗時 5-10 個工作天數才能完成。

整備階段會先將測試車輛進行 90% 的油水抽換,同時針對車輛前、後軸重進行測量,並適時配重至法定送驗規格。 ARTC 提供

在撞擊測試後,首先將檢視受測車輛是否達到「車門不得開啟」、「車門不得上鎖」、「燃油洩漏率 ≤ 30kg/min」等項目,以及受測車輛是否可讓救護人員徒手將車內傷員救出為標準,後續再結合車上人偶傷害指數的高低進行判別。若受測車量達到前述救援標準並在人偶傷害指數基準內,則符合撞測標準;反之則否。

在撞擊測試後,首先將檢視受測車輛是否達到「車門不得開啟」、「車門不得上鎖」、「燃油洩漏率 ≤ 30kg/min」等項目,以及受測車輛是否可讓救護人員徒手將車內傷員救出為標準,後續再結合車上人偶傷害指數的高低進行判別。 ARTC 提供

法定的傷害指數約莫在中重度傷害以下。 ARTC 提供

在AIS傷害等級中,中重度傷害約像是複合性骨折或脫臼,致死機率為 8-10%。 記者林鼎智/攝影

值得一提的是,ARTC 也公開測試人偶 Dummy 的相關細節,除了依性別、身形比例外,也有嬰兒或針對安全帶功能使用的測試人偶。這些 Dummy 測試人偶不僅在每次測試前須進行校正外,在保存方面也相當講究,全年皆處於 22 度恆溫恆濕的存放環境,同時造價也高達新台幣 350 - 480 萬,可說是身價不斐。

 

 

每支人偶在測試前皆須通過校正,才能測量出正確的傷害指數。圖片即是胸部撞擊測試校正台。 記者林鼎智/攝影

真槍實彈撞擊測試:

在詳述相關法規與作業流程後,此趟 ARTC 檢測之旅的重頭戲當然是真槍實彈的撞擊測試。由於測試成本相當昂貴,ARTC 特地找來一部 BMW E36 來進行 50km/hr 側面撞擊測試,並依照標準檢測流程呈現於媒體面前。

在測撞結束後,工作人員也開始依照前述「車門不得開啟」、「車門不得上鎖」、「燃油洩漏率 ≤ 30kg/min」等標準進行檢測。不過當天除了無法得知 Dummy 測試人偶的傷害指數外,現場工作人員可徒手將車內人偶拖出車外,因此在前面的救援流程上可說是符合測試標準。

至於在另一項 56km/hr 前撞偏置測試方面,雖然當天僅以展示的方式呈現,但透過現場人員的解說,以及後續的Q&A 提問,讓與會媒體了解撞擊測試過程以及 ARTC 的組織淵源。

 

剩下對我而言不太重要詳細請上

https://autos.udn.com/autos/story/7825/2385086

有撞擊圖片與影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mdunlo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