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mdnulop.pixnet.net/blog/post/237728909
https://cmdnulop.pixnet.net/blog/post/237720521
由大操的引擎是否需要高黏度機油(四)後段所敘述。
ROD Knock的原因在於機油潤滑不足所致。
此機油潤滑的因與果是
原因:機油本身的品質,機油泵產生的壓力不足,使用錯誤的油膜間隙 。選用錯誤的黏度。這些都會產生結果是波司燒毀等等
講到此,比較能接近我這個主題的說法。
各位都會知道組裝引擎所用的麵線條(Compressed plastigage or scale plastigage)
不用我解釋,就是大家所知到的油膜間隙,但是往往組裝的時候都會參考該產品的油膜間隙的建議並且組裝完成。之後在機油的選用如Impreza EJ引擎系列就會以大家的觀念來選用
如10w-60 ,5w-50等等後面黏滯力為50 或者是60來使用。
如下以Subaru EJ turbo 原廠維修手冊指導之油膜間隙而言
這是小波司的油膜間隙
以下是曲軸的油膜間隙
原廠手冊建議的黏度指示
原廠建議的工作溫度範圍的黏度指示
這就是為何我一開始的使用10w-40機油,
比如說曲軸的油膜間隙為0.0004-0.0012 因為下表沒有寫是採用英制還是公制所以看到溫度就會知道是採用英制
所以看起來油膜間隙會落在.0006- .0011 或者是.0012-.0017 的建議
又工作溫度應該是中間表格所以選用的是0w-20 or 5w-20 工作溫度超過就是原廠建議的機油5w-30
所以選用時需要看你的車輛的工作溫度處於那邊
至於較緊與較鬆的間隙
low clarance:寬的接觸面積但是低的油膜壓力
High clearance:窄的接處面積但是需要高的油膜壓力
較緊的軸承間隙會比較鬆的軸承間隙比較好,且較稀的黏滯力比較濃的黏滯力比較好。這意味著若採用較緊的軸承間隙的話,若使用過濃稠的機油號數會導致機油無法進入與建立油膜壓力
但是若以標題而言,大操的車是否使用高黏度
如下圖所示
當負荷增加時,此時使用微觀去觀測時,一定會有軸承的最高峰會接近波司,此時機油的油膜間隙會被破壞導致
而這時機油黏度會形成"hydrodynamic wedge"
而這原因可能是由於間隙過緊或機油粘度變薄而引起的,而這可能是由於機油溫度高所致或許吧~
這直接導致了油膜厚度的值,該值是由油的粘度,軸承速度和載荷共同產生的。機油粘度可預測地隨溫度而變化,而軸承轉速則由軸頸直徑和發動機rpm的組合確定,而負載當然取決於應用。所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油膜的厚度。
所以以上說法或許讓各位不瞭解選用何種黏度指示。
歸納以上說法
(1) 組裝時選用的油膜間隙
(2) 使用的引擎工作溫度範圍
(3)對於負載的工作處於高負載還是低負載
我目前暫列出三項
此外我在『大操的引擎是否需要高黏度機油(一)』有描述機油壓力,在此就會比較出來,原因若選用與油膜間隙不同的機油黏度,比如說該油膜間隙屬於30號,但是卻選擇60號相對機油壓力就會比較高。
所以前面用機油壓力來表現機油的潤滑程度是錯誤的觀念。機油壓力表是代表該工作情況下所能保證的機油潤滑部位。當壓力過高時,或許機油能潤滑的程度將會降低。原因可能是阻塞或者是過濃的機油進不了軸承潤滑。再者機油溫度才是表現出你要的工作溫度處於那邊。若機油溫度高的話可以選用較濃的機油黏度,因為在這溫度下就會降至真正的機油油膜間隙。
所以選用機油是端看各個乘面的使用。
當然以前會聽人家說,使用較稀的機油會使得引擎運轉順暢,使用較濃的機油會有引擎運轉阻力,這不就是代表說較濃的機油根本就是無法潤滑(這問題沒有絕對但是會有相對)
好了六年前寫的主題,在此作為結尾好了
至於較稀的機油無法保護嗎?這也不一定,因為有酯類、PAO、等等這些複合性配方或者是機油添加各式的配方(是原機油本身的配方)都會擬補機油特性
猶如六年前我使用的這廠牌機油,他標榜是使用里程數很高,原因在於它的配方式是有高耐磨的成分存在。當然現在買不到這個產品因為換包裝了
機油這種東西,很多人會說尤其是開渦輪車的車主(Impreza EJ系列)都說用50-60番號,來開到現在也都沒有問題,但是問題是有真的拆下引擎來看嗎?
會不會產生這樣情況
這幾篇可以參考看看,並仔細思考 是否有必要使用高黏度機油。當然不要以我的話為主。因為目前機油的配方百百種,有時候要看使用環境而定。
至於機油雖然原廠建議的機油有 API認證
但是有些知名的品牌卻沒有API認證但是是人人口中的神油
尤其是Motul 300V這款是大家公認的好油,但是卻沒有相關API認證,只寫超越API SL認證
這樣沒有認證各位也是用得嚇嚇叫。
至於PAO與酯類配方機油,這我會另外主題討論
000
------------------------------------------------
參考資料
https://www.enginelabs.com/engine-tech/engine/clearing-the-air-on-bearing-clearances/
https://camtechcams.com.au/media/342/1542002040.Driven_BearingClearance_Flyer.pdf
http://findthebroken.blogspot.com/2015/06/api.html
https://www.api.org/~/media/files/certification/engine-oil-diesel/publications/engine-oil-guide_chinese-2012.pdf?la=en
https://forum.jorsindo.com/thread-29927-1-1.html
http://www.marinediesels.info/2_stroke_engine_parts/Other_info/hydrodynamic_lubrication.htm